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一期“实事”聊天室
谋在细节,干在实处,为深入开展“我为师生办实事”,畅通与师生沟通渠道,4月17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教础201会议室举办第一期“实事”聊天室暨班主任工作会议,会议围绕“学生工作意识形态研判”开展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百灵、学院全体班主任、辅导员老师参与本次活动。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毛雯主持。
班主任孙晓华立足与班级学生在校内面对面、学生到自己家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、学习状况、生活情况作了发言,她讲述了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和潜在问题,并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校内校外全心全意、真情实意、长此以往的守护行动。日常工作中,孙老师与辅导员沟通与协作,形成工作合力,通过定期交流和信息共享,确保学生工作无缝衔接,共同应对学生管理中的各种挑战,也精准把握了学生思想动态,筑牢了意识形态安全防线。
辅导员王雅文从学生的政治认知与信仰、价值观、历史观、文化观、网络意识形态五个方面举例进行分析研判,她详尽说明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,每个阶段不同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,指出要依据学生适应环境与自我认知、学习习惯转变、社交拓展、专业学习、证书考取、考研准备、考公准备、实习实践、毕业论文(设计)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,牢牢把握新时期、新阶段下学生成长的特点,并在会上做了重点工作提醒。她强调,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,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。
郭百灵以《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厂奥翱罢分析》为题,从班主任工作现状中的优势(厂)、劣势(奥)、机遇(翱)、挑战(罢)四个方面讲述,结合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、新挑战,对学院学生工作的重难点任务进行了分析。她讲到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,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通过主题班会、谈心谈话等形式,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,做好特殊群体关心帮扶,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,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发挥自身榜样作用,以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标准,严格要求自己,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。
下一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着力解决师生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,切实增强师生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与师生进行常态化、交心式的聊天谈话,让师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、知心话,敞开心扉,实事件件落到实处,实事桩桩扎实兑现,凝聚起干事创业合力。
摄影:王雅文
供稿审核:郭百灵
审稿、编辑:侯伟、张淑芬
终审:孙磊